石家庄市审计局深入贯彻“科技强审”战略要求,在涉民生审计项目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扩大审计覆盖面,提升审计效率与精准度,为民政资金装上了“追踪器”和“放大镜”,更好地规范了民生项目管理,保障了民生资金安全。
一是筑牢根基,明晰方向。深度研学政策法规,开展多维“穿透式”摸底,深入剖析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内控机制,揭示潜在风险点,全面了解其信息系统情况,为后续数据提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结合目标导向,初步框定审计重点范围与技术路径,构建动态“审计标签”。
二是筛选信息,锁定疑点。主动对接财政、民政、社保等外部数据库,构建跨领域关联的“民生审计数据池”。针对已确定的分析思路,整合关键数据,追踪民生资金的分配、发放全流程,识别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开展数据核查,生成疑点清单。
三是验证疑点,确定问题。根据系统生成的疑点清单,深入现场开展“人机协同”验证,通过调取原始凭证、约谈经办人员、实地勘察项目等方式,交叉验证数据真实性,并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大数据核查分析思路校正扩展,最终确定审计问题。落实双向反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深挖政策执行偏差、制度漏洞及系统性风险,推动实现“审计——整改——优化”治理闭环,真正达到民生领域“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