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手机门户]
首页 审计资讯 政务公开 行政执法公示 交流互动 公共服务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审计资讯 >> 他山之石 >>正文
山水之间丨河南:云樯万里贯中原
2025年11月13日 文章来源:审计署网站 信息提供:《中国审计》杂志

 

 

       河南省审计厅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纪实

       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的根脉和原点,一撇一捺,连接北国和江南、腹地与大海。河南牢牢抓住“一河揽千年文明”这一核心,坚持“规划优先、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传承”的原则,加强与国家规划有机衔接,突出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优化、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2023年年初,河南省审计厅党组站位全局,科学谋划,部署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这也是河南省首次围绕大运河保护开展的全面审计,旨在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不断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强省贡献审计力量。

       坚持研究促审 全面摸清情况

       “大运河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知识点,更是流动的文化、宝贵的遗产。”如何破解“审什么、怎么审”,成为审计人员必须做好的第一份功课。河南省审计厅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全面摸清河南省大运河保护的总体情况,精准对接大运河保护的相关政策要求,审计人员走访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省级主管单位,通过梳理资料、座谈深研、实地踏勘,聚焦“运河根系保护”与“跨部门协同治理”两大关键任务,系统梳理河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工作逻辑与实践经验。同时,全面收集、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级层面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工作要点、政策法规、通知要求等,并汇编成册。通过全面梳理、学习政策,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逐渐清晰起来——河南省先后印发实施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4个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每年印发工作要点部署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认真研究,审计人员初步确定了本次审计目标和方向,以政策贯彻落实为主轴,以项目和资金为抓手,按照“摸清现状、揭示问题、以审促改、推动创新、服务决策”的总体要求,梳理排查各市县在大运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利用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风险隐患,揭示体制机制制约因素和管理漏洞,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

       突出试点先行 明确内容重点

       为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2023年7月下旬首先在新乡市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审计。试点期间,审计组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完善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方面,与新乡市本级和卫辉市、辉县市、卫滨区等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座谈了解,对相关文物遗产点、文旅建设项目、运河沿线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排污单位等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积极探索适用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项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试点审计,逐步摸清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关键环节,也发现了部分地区在大运河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文物本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环境污染防治、河道水系治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全省审计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试点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人员经综合分析、认真研究、数易其稿,起草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操作指引、法规汇编以及统计报表,并确定了7大类审计内容,即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情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情况、完善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情况、以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树牢全省一盘棋 强化组织实施

       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省审计厅和大运河沿线9个省辖市审计机关共同实施,由省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牵头、厅机关6个业务处(局)配合,成立9个专项审计调查组,审计对象包括相关省直单位,大运河河南段(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和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主河道流经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9个省辖市本级及46个县(市、区)政府和职能主管部门。同时,根据河南省大运河河道的现状特点,将被审计地区分为有水段地区和无水段地区,审计内容和重点均有所侧重。

       “本次审计涉及内容多、涵盖范围广,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生态保护等审计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对审计机关和参审人员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如何才能组织实施好本次审计,取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成为审计人员要做的第二份功课。省审计厅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工作调度、具体指导,一方面直接负责对相关省直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及时研究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问题解答,编发审计工作动态,研究下发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模板、问题定性处理参考模板等,更好地指导各审计组实施审计。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省审计厅开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信息平台,针对文物保护范围内违规建设、河道范围内存在“四乱”等问题,积极协调收集相关数据,并组织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疑点下发和问题核实,切实提高审计质效。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系统审计

       河南省大运河遗产以遗址类居多,大运河河道水系历经2500年的沧桑变迁已不仅是单纯的河道,还是承载着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但由于部分地区文化遗产重开发轻保护、水系生态环境脆弱等情况由来已久,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治理等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各审计组深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文化创意产业园、文旅重点项目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调查,重点对各地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提升遗产展示利用水平、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进行审计。尤其是针对河南省文物保护众多的实际情况,各审计组对大运河沿线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全覆盖审计,同时按照比例抽查部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关注各级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和督察机制健全及执行,文物保护单位“三防”设施、“四有”工作落实等方面。针对各地各类遗产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园、文旅重点项目等,各审计组紧盯财政资金绩效和作用发挥,重点核查“遗产保护与研究发掘类工程”“文化传承类工程”资金分配合理性、使用规范性及绩效;紧盯文化遗产展示利用,重点核查文旅融合类项目的文化内涵挖掘与游客体验提升情况;紧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核查“运河+”融合新业态的产业规划合理性和市场竞争情况,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围绕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各审计组深入大运河河道保护范围、供排水单位、重点排污企业、河流监测断面等进行调查,重点对各地提高防洪排涝保障利用能力、促进大运河岸线保护和服务提升、优化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大运河河南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3大水系,已探明具有防洪除涝功能河段长达434公里,加之沿线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大运河河南段的生态保护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审计人员充分运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分析,统一下发数据分析疑点至各地审计组。各审计组重点关注“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整治,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非法排污等方面,着力提升河南省大运河沿线整体生态质量。

       围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各审计组重点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省工作要点明确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审计。《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要求,各地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紧制定出台本地实施方案,准确把握方向定位,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各县市区承担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审计人员紧盯各地各部门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职责履行和任务落实,重点关注各地是否建立健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是否编制本地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实施方案,以及是否结合地方实际研究提出落实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等,着力推动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任务加快完成。

       精准揭示问题 促进整改整治

       经过审计人员两个多月“集中作战”,审计项目最终“开花结果”。审计全面揭示了各市县在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完善保护传承利用机制、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省级主管部门和各地市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针对审计反映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未设立保护标志或保护碑、保护标志损毁、未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等问题,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整改,对相关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认真排查,按照要求设立保护标志,对损毁的保护标志进行修缮或更换,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同时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整治,确保了文物本体的安全;针对审计反映的大运河河道范围内存在的个别“四乱”问题,有关市县及时组织单位对周边垃圾、淤积物、障碍物等进行了清理整治,消除行洪安全隐患,保障了河道畅通;针对审计反映的部分地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制不健全问题,有关市县立行立改,及时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印发本地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如今,站在大运河畔远眺,水道丰盈、碧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杨柳依依,一条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已悄然延展。未来,河南省审计机关将持续聚焦“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用责任和坚守践行使命担当,守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相关文章
. 提升内审监督质效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 山水之间丨河南:云樯万里贯中原
. 以培训蓄力赋能 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 多措并举 推动审计查出问题真改实改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引领审计实践 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
.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
. 科学规范丨全面加强绩效管理、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 出台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关注本期审计动态
. 审暖“三农”丨安徽省审计厅:强化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一盘棋 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河北省审计厅门户网站,河北省审计厅主办
冀ICP备06024325号-1
冀ICP备06024325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0484
政府网站标识码 1300000034
河北省审计厅版权所有,本站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电话:86-0311-886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