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平山县审计局全面落实“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工作要求,围绕破解制约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创新审计方法,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深化应用大数据审计能力为抓手,赋能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兄弟审计机关探索实践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工作举措
(一)强化人才保障。由7名年轻业务骨干组成大数据审计应用团队,分批次参加审计署、省、市中级计算机审计培训班,倒逼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目前,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1人,省审计厅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4人,市局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2人。
(二)强化平台建设。构建以“一个平台(即大数据分析平台)、两个系统(即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三个模块(即预算执行数据分析模块、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分析模块、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分析模块)”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支撑系统。立足现有设备,更新布局、扩容存量,全面提高审计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能力。
(三)强化组织方式。推行“双主审”模式。连续3年实施的8个审计项目均实行业务+数据“双主审”模式,通过互相融合,共同发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践成效
(一)预算执行审计有“深”度。2019年率先建成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分析模块,实现财政资金采集“横向可查、纵向可对”。目前已构建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及绩效评价等多维度的分析模型,通过海量财政数据分析比对,每年处理数据上千条,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常审常新。
(二)社保审计有“准”度。开发完成的医疗保险数据分析平台,共整合涵盖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分析模型78个。社保审计中,通过采集 HIS 系统和财务系统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特征,精准出击,查出的问题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整改,审计成效明显。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有“高”度。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分析模块,对土地、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业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同时运用“3S”技术、农田图斑叠加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永久基本农田、农用地、林地违规占用,涉及土地近百亩,有效破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分散、信息资源“碎片化”等审计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