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审计模式,确保全面覆盖。紧扣“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民生转”的原则,构建“现场核查+数据核验+造价复核”的立体化审计模式,保证审计覆盖面全,民生资金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民生资金的使用质效。
二是丰富审计手段,抓牢重点环节。聚焦项目实施现场重点环节,审计人员深入镇(街)、村,采取实地抽查丈量、图纸比对、定额套用、变更与签证核查等方式,重点核验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资金支持范围等,严查是否存在“缩水建设”“偷工减料”“设计与施工脱节”等问题,以“全流程核查、多维度把关”的硬举措,切实守住民生资金“安全线”,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跟踪整改落实,提升审计质效。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持续跟踪整改落实,确保民生项目顺利推进落地。同时,举一反三,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规范管理,形成长久长效机制,确保民生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