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谋划布局,做好审前准备。立足审计实践,扎实开展审前调研工作,全面掌握本级财政收支总体规模、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重点项目资金安排情况。对比分析以往年度审计报告,梳理常见问题类型,科学合理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深化研究型审计,提升履职能力。审计组集中研判审计发现的疑点问题、分类处理,精准锁定审计重点,确保审计工作高效推进。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复杂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定性、适用法律法规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准确。
三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针对财政资金涉及范围广、数据量大的特点,采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方式,分析财政数据与相关业务数据的关联性,发挥审计监督应有的效能,为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保驾护航。
四是统筹审计资源,增强成果应用。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体推进,审计疑点相互佐证,审计成果互通互用,做到资源和力量的统筹衔接,力争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
|